当前位置:首页 > 1 > 正文

天顺平台登录:“美元一强”格局现裂缝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

  • 1
  • 2023-05-16 07:16:13
  • 788
摘要: 参考消息网4月12日报道(文/王缅)关注国际汇市的人可能发现,过去六周,美元汇率指数持续走低,并再度创下今年最低水平。可以说,看...

参考消息网4月12日报道(文/王缅)关注国际汇市的人可能发现,过去六周,美元汇率指数持续走低,并再度创下今年最低水平。可以说,看衰美元不是简单的主观情绪,而是正渐成2023年的主流趋势。这一趋势在美国硅谷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暴后愈发明显。与此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巴西)有限公司日前已成功办理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标志着该行在巴西市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允许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采取本币进行结算,进一步印证了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

不少国际媒体都观察到“美元一强”格局正在出现裂缝,尤其是今年以来,发展中国家联手“去美元化”的操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3月28日,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会议首要议题聚焦降低对美元、日元、英镑和欧元4种主要货币的依赖,提升地区性货币的比重,甚至还讨论了本地货币交易机制,力图降低4种主要货币剧烈变动对东盟经济的冲击。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3月底参加了在中国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回国后他透露,在华期间他主动提及设立亚洲货币基金一事。安瓦尔显然是希望由亚洲国家自行维护区域内的经济与金融安全。

此外,近期有外媒报道称,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的金砖国家,正研究创建“金砖货币”和有关支付系统,以绕开美元。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银行被“踢出”SWIFT系统(即“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系统)。俄罗斯宣布开始以卢布进行石油交易作为反制。印度随后开始使用本币与俄罗斯进行石油贸易。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明显提速。据报道,在中国与巴西开展的贸易和投资中,中巴两国可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路透社3月31日报道说,人民币已超过欧元,成为巴西外汇储备中第二重要的货币。人民币占巴西央行外汇持有量的5.37%,尽管美元的占比仍高达80.42%。

俄罗斯卫星社4月11日报道,3月份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市场交易的总份额升至创纪录的39%,而美元的份额则为34%。在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中,中国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一些俄罗斯商业银行还发行了人民币债券。2022年,中俄贸易同比增长30%,创历史新高,其中近一半贸易额是以人民币或卢布结算的。中俄之间不再以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的机制正在逐步确立。

此外,中海油今年3月以人民币购入阿联酋产液化天然气,成为人民币结算液化天然气的首笔大单。沙特3月初表示,它对以美元之外的货币结算石油出口持开放态度。报道称,这个中东石油大国正在与中国讨论以人民币作为其部分石油销售的结算货币。

可以看出,除了考虑减少美元波动对自身冲击外,中国上述举动也有稳定大宗商品采购渠道的考虑。

此前,中国一直在小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近两年,面对西方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施加的严厉制裁,以及美中关系因贸易战、高科技竞争、台海局势和其他地缘政治议题而不断恶化的形势,中国开始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依赖的目标也愈发明确。

二战后美元长期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主导角色,然而这一主导地位近期开始出现松动迹象。对此,一些国际媒体给出两点原因: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对美元价值冲击大,连锁反应难以控制,特别是自私自利持续加息造成一些国家货币稳定性受损;二是美国频频将美元“武器化”,对“不听话”的国家动不动就采取冻结美元资产或是制裁措施,从而削弱了美元的信用。因此,对很多国家而言,无论是为减少经济崩溃风险,还是避免国家安全受制于美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都十分必要。

更有媒体认为,各国如今敢于表露对美元“避之不及”的情绪,也反应出美国单极强权正面临挑战,国际秩序趋向多极化发展,一批“中等强国”正在重塑世界格局。

媒体分析,“去美元化”加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但不可否认,美元强势地位背后支撑因素厚实,“去美元化”虽暗潮涌动,但距“蔚然成风”还很漫长。而且谈论人民币取代美元地位也为时尚早——2022年,人民币只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的2.13%左右,是全球第五大国际常用支付货币。

在瑞士信贷银行研究所一份题为《货币体系的未来》的报告中,该研究所的专家认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候选者来取代美元作为主要基准货币的地位”。

然而,他们指出,“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和主要新兴市场之间贸易的增加正在增强其货币的作用”,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

发表评论